全部行书草书楷书隶书篆书其他

豆字各种写法

豆字写法

字:豆 字体:楷书 字迹:墨迹 书家法:赵孟頫 作品:续千字文

11条记录
豆字的的意思
  • 部首:豆部部
  • 拼音:dòu
  • 注音:ㄉㄡ
  • 笔画:7笔
  • 五笔:gkuf
  • 郑码:ajUA
  • 四角号码: 10108
  • 笔顺编号:1251431
基本字义

dòu
双子叶植物的一科,木本、草本植物都有,如“紫檀”、“槐树”、“黄豆”、“绿豆”、“红豆”、“豌豆”、“落花生”等,日常统称豆类植物,亦指这些植物的种子:豆科。豆子。豆荚(豆角儿)。豆浆。豆绿。煮豆燃萁。目光如豆。
形状像豆粒的东西:土豆儿。
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,形状像高脚盘:俎豆。
姓。

笔画数:7;
部首:豆;
笔顺编号:1251431


详细解释


dòu
【名】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形似高脚盘,或有盖。汉字部首之一,从“豆”的字或与食器有关。或与豆类有关。本义: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)
同本义。形似高足盘,或有盖。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,盛行于商周时,多陶制,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。后世也作礼器
豆,古食肉器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卬盛于豆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

于豆于登。
笾豆大房。——《诗·鲁颂·閟宫》
木豆谓之豆,竹豆谓之笾,瓦豆谓之登。——《尔雅》
食一豆肉,中人之食也。——《周礼·考工记》
若所市于人者,将以实笾豆奉祭祀、供宾客乎?——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又如:豆俎(指古代祭祀用的礼器);豆笾(古代宴会和祭祀时盛放食物的器皿。木制的叫豆,竹制的叫笾)
古代容器。亦为容量单位,四升为一豆
四升为豆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
又如:豆登(古代盛器,亦用作祭器。登似豆而较浅)
“豆”假借为“菽”,豆类植物的总称
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——宋·辛弃疾《清平乐·村居》
四月时雨降,可种大小豆——后魏·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种豆》
又如:扁豆;黑豆;豆觞(豆肉觞酒的简称);豆腐饭(旧称家常便饭);豆腐牌儿(卖豆腐的布招);豆糜(煮豆为粥);豆苗(豆的幼苗);豆剖瓜分(比喻疆土分裂);豆秧(豆的幼苗);豆藤(豆类植物中蔓生种的茎杆)
古代重量单位。十六黍为一豆,六豆为一铢,二十四铢重一两,十六两为一斤
十六黍为一豆。——《说苑辨物》
样子像豆的东西。如:豆姑娘(小姑娘);豆火(指火小如豆);土豆;豆肉(指一豆所盛之肉)


豆瓣
dòubàn
豆类去皮后可分开的子叶
豆瓣儿酱
dòubànrjiàng
以大豆或蚕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、带有豆瓣儿的酱
豆包
dòubāo
以甜的红豆糊为馅作成的包子
豆饼
dòubǐng
从大豆榨油后所得油饼,可做饲料、肥料
豆豉
dòuchǐ
把黄豆或黑豆泡透蒸熟或煮熟,经过发酵而成的食品,可以调味,也可入药
豆粉
dòufěn
豆子经加工而成的粉状细末
豆腐
dòufu
豆浆煮开后加入石膏或盐卤使凝结成块,压去一部分水分而成的食品
豆腐脑儿
dòufunǎor
豆浆煮开后,加入石膏而凝结成的半固体
豆腐皮,豆腐衣
dòufupí,dòufuyī
煮熟的豆浆表面上结的薄皮,揭下晾干后供食用
[方言]∶千张
豆羹
dòugēng
用豆粉加水及调料煮或蒸成的糊状食品
像一豆之羹,比喻微小
豆荚
dòujiá
豆类的果实。也说豆角儿——主要用作菜肴
外皮、壳或荚;尤指干外皮、干壳、干荚
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
豆浆
dòujiāng
用水冲的大豆粉或磨得很细的大豆浆
豆酱
dòujiàng
将大豆浸泡煮熟磨碎后,加酱、曲、盐等发酵制成的副食品
豆角,豆角儿
dòujiǎo,dòujiǎor
豆荚的俗称——多指鲜嫩可做菜的
豆秸
dòujié
豆类植物的茎杆
豆科
dòukē
双子叶植物蔷薇目中一个十分大的科,其中包括草本、灌木、乔木和藤本植物,通常,花高度不规则,果为荚果或节荚,根常具根瘤,内含有固氮细菌。本科被分成几个亚科,但在某些分类中认为是独立的科
豆蔻
dòukòu
白豆蔻(Amomumcardamon)的别称,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,外形像芭蕉,果实扁球形,种子像石榴子,有香味
白豆蔻的果实和种子的俗称,可以入药
比喻少女
娉娉婷婷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——杜牧《赠别》
豆蔻年华
dòukòu-niánhuá
喻指十三、四岁的姑娘。
豆绿
dòulǜ
绿色,如同青豆一样
豆面
dòumiàn
用两种以上豆子磨成的面粉,俗称杂面
豆娘
dòuniáng
构成蜻蜓目束翅亚目的昆虫,像蜻蜓而小。常在水边或草地上飞行,吃小虫
豆萁
dòuqí
豆秸的俗称
豆青
dòuqīng
豆绿
豆蓉
dòuróng
用煮熟的豌豆、大豆或绿豆晒干后磨成粉,加糖制成做糕点的馅儿
[方言]∶木豆
豆乳
dòurǔ
豆浆
豆腐乳的俗称
豆沙
dòushā
用红小豆、红豇豆或云豆煮烂捣成泥或干磨成粉加糖而成的食品,用做点心的馅儿
豆芽
dòuyá
绿豆、黄豆等生成的芽
豆油
dòuyóu
淡黄色的干性或半干性油,用压榨或用溶剂提取的办法从大豆中获得
豆渣
dòuzhā
制豆浆剩下的渣滓,可做饲料
豆渣脑筋
dòuzhānǎojīn
脑子好像豆渣,比喻极其愚蠢的人
豆汁
dòuzhī
制绿豆粉时剩下的汁,味酸,可做饮料
[方言]∶豆浆
豆子
dòuzi
各种豆科作物(如豌豆和黄豆)的可食种子

豆字 康熙字典

【酉集中】【豆字部】
〔古文〕??????【唐韵】徒??切【集韵】【韵会】【正韵】大透切,从音窦。【说文】古食肉器也。【尔雅?释器】木豆谓之豆。【书?武成】执豆笾。【诗?小雅】爲豆孔庶。【公羊传?桓四年】诸侯曷爲必田狩。一曰乾豆。【注】豆,祭器,状如镫。【礼?明堂位】夏后氏以楬豆,殷玉豆,周献豆。【注】楬,无异物之饰也。献音娑,疏刻之也。又【礼器】天子之豆二十有六,诸公十有六,诸侯十有二,上大夫八,下大夫六。又【鄕飮酒义】六十者三豆,七十者四豆,八十者五豆,九十者六豆,所以明养老也。【周礼?冬官考工记】旊人爲豆,实三而成觳,崇尺。【注】崇,高也。豆实四升。【史记?乐书】簠簋俎豆,礼之器也。 又【扬子?方言】??、楚、宋、衞谓桮??爲豆笼。【注】盛桮器笼也。【集韵】或作梪、?。 又【韵略】谷也。【博雅】大豆,菽也。小豆,荅也。【周礼?天官?大宰?三农生九谷注】黍、稷、秫、稻、麻、大小豆、大小麦爲九谷。【礼?投壷】壷中实小豆焉,爲其矢之跃而出也。【干宝?晋书】驽马恋栈豆。又【博雅】天豆,云实也。又巴豆、海红豆,皆药名,出巴蜀。又相思子一名红豆。又土芋一名土豆。皆菽豆别一种也。俗作荳,非。 又【说苑?辨物篇】十六黍爲一豆,六豆爲一铢,二十四铢爲一两。 又官名。【南齐书?魏虏传】北魏置九豆和官。 又地名。【北史?周文帝纪】文帝伐魏,至盘豆,拔之。 又州名。【唐书?地理志】陇右道有白豆州。 又姓。汉光武时,关内侯豆如意,後魏长广王豆代田。又复姓。北周豆卢宁,本姓慕容氏,归魏,赐姓豆卢氏。又三字姓。北魏次南有纥豆陵氏。 又【正韵】当口切,音斗。【玉篇】量名。【周礼?冬官考工记?梓人】食一豆肉,飮一豆酒。【注】豆,当爲斗。毛居正曰:豆,古斗字。如《左传?昭三年》豆、区、釜、锺之类,当音斗。後人误读爲俎豆之豆。斗斛之斗又作?,盖譌倂耳。 又【字汇补】思留切,读作羞。【周礼?天官?腊人】凡祭祀共豆脯。【注】脯非豆实,豆当爲羞,声之误也。【释文】豆,音羞。 又【韵补】叶动五切,音杜。【柳宗元?牛赋】皮角见用,肩尻莫保。或穿缄縢,或实俎豆。豆叶保,保音补。 又叶田故切,读作渡。【诗?小雅】傧尔笾豆,飮酒之饫。兄弟旣具,和乐且孺。【音学五书】豆叶孺。 又山名。【後汉?郡国志】唐县有都山。一名豆山。今关中人读豆爲渡。【说文】竖、侸、裋皆以豆得声。树字从壴,亦以豆得声。<hr>考证:〔【书?武成】执笾豆。〕 谨照原文改执豆笾。〔【礼?明堂位】夏后氏以楬豆,商玉豆,周献豆。〕 谨照原文商改殷。〔【诗?小雅】傧尔笾豆飮酒之饫。兄弟旣翕,和乐且孺。〕 谨照原文旣翕改旣具。

豆字 说文解字

古食肉器也。从口,象形。凡豆之属皆从豆。 徒候切